對于藝考美術而言,每位學生和老師都有其對美術不也的認識和理解。我個人而言,認識美術已經有第九個年頭了,每年對于繪畫上都有其更高層面上的理解與認識。單拿素描說起,以往對素描比較概念化,講究四個步驟:
《1》起行。
《2》大關系
《3》塑造
《4》最終調整
但是一味地去理解字面當中的意思,照抄原有的畫面,就缺失了素描當時該有的更深層的意義。
對于今年的教研學習之后,讓我對素描又有一個新高度,對畫面從起行階段,木炭條起行,包括大關系,畫面前期即出效果,也會顯得畫面松動,光感對比強。乃至后期的塑造也講究空間的關系,虛實的對比,以及畫面取舍的問題。我個人對于畫室每次的教研持以贊同且有必要的,這樣既能提升自己個人的專業能力,也能夠對日后給學生上課建立起更完善的教學體系,讓教學成績最大化。對于學生而言,我所教的班級目前以基礎課為主,學生從一開始的平視靜物—雜物素描—常規靜物—長期素描,都給學生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,學生從一開始處于懵懂階段到后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張作品,畫面的認識與理解還是有明顯的提升的。舉個例子:一開始的平視靜物,所采用的工具也會有要求:鉛/炭筆(硬、中、軟),并且不準使用橡皮。畫面當中的技巧要講究用筆、用線一橫,縱向、涂色。對于平視靜物的重點在于行、色階排序,難點在于觀察方法
(1)行—圖形對比、橫縱對比、斜度對比
(2)色—排序;平面整體到單體局部體積,并且對于步驟來說
《1》起行、位置、大小、特征要抓準
《2》鋪色 淺灰+背景,4-8個色階變化
《3》塑造,還原物體細節、顏色(多觀察,少知識)。這是對于素描單科,我個人的一些理解以及學生現階段學習的知識做了一次總結。